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
你在李宁专卖店置办了一身行头,花了两千块,付完款,发现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咖啡吧台,本就口干舌燥,对服务员说,美女,给我来一杯。服务员微笑着说,先生,我们的咖啡小杯十八,大杯二十八,您要小杯还是大杯?
这时候,你有点蒙圈,你心里想的不是小杯大杯的问题,而是想要不要在李宁专卖店掏钱买一杯咖啡?
01
李宁卖咖啡,什么味?
近日,李宁体育(上海)有限公司正在申请注册“宁咖啡NING COFFEE”商标。随后,李宁公司表示,未来将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,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。
“宁咖啡 NING COFFEE”显示由李宁体育(上海)有限公司申请注册,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,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。
李宁公司表示,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,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。至于门店何时正式售卖咖啡,尚无更多的信息可透露
小红书有博主声称,今年2月份,在广东湛江一家李宁专卖店,看到标识“LI-NING”的咖啡小推车,当时只要在李宁门店任意消费,金额不限,即可免费享受一杯。
正常的思维逻辑应该都会认为,“李宁咖啡”可能只是为了为给予来店顾客的“免费服务”,提升在李宁门店的消费体验好感,提供咖啡可能只是推出的一项额外服务项目。
但是,如果李宁把咖啡仅仅作为一项免费的额外服务项目,完全没必要自己注册一个咖啡商标。据此推断,“宁咖啡”应该不仅限于提供免费品尝这么简单。李宁是希望通过“跨界”,充分利用自身门店现有客流,实现流量的“多维变现”。
但是,这样的“流量复用”计划,消费者会买账吗?从品牌联想的角度,李宁咖啡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认知?
过去的一年,咖啡成为一门“炙手可热”的生意,这个赛道上的混战已经彻底颠覆了最基本的商业理论设定。2018年,中石油成立“昆仑好客咖啡”,在旗下的昆仑好客便利店悄悄卖起了现磨咖啡;2019年,拥有近3万家门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发布全新品牌“易捷咖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