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
首页 > 企业动态 > 瑞幸最大的对手,是蜜雪冰城
瑞幸最大的对手,是蜜雪冰城
发布时间:2022/4/21  浏览次数:   [ 返回 ] [ 打印 ]

瑞幸是怎么复活的?

盈利有希望吗?

下沉市场里最大的对手是谁?

在大众的认知中,一家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的下场,往往与巨额罚款、牢狱之灾、破产清算等词汇联系在一起。

而瑞幸打破了认知,如过山车般从谷底再冲上来,交出一份不错的财报。

财报显示,2021年瑞幸的营业收入翻倍,亏损缺口收窄,门店数量赶超星巴克,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。

瑞幸是如何自救的?亏损收窄后是否有进一步扭亏为盈的可能?归来后,瑞幸面对的市场又是何种光景?开辟下沉市场的阻碍在哪里?文中将探究这几个问题。

01 

复活:回归生意本质

4月11日,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,已完成金融债务重组,未来在任何司法管辖区不再受到破产或破产程序的约束。

“今天标志着瑞幸咖啡的新开始。”瑞幸董事长兼CEO郭谨一在上述公告中说,并表示瑞幸将不断加强治理和内控。

承认财务造假之后,瑞幸一直经历着动荡和变革。

2020年7月,原高级副总裁郭谨一接替陆正耀成为公司新的董事长兼CEO,大股东大钲资本从董事长陆正耀手中接过瑞幸的烂摊子,通过逐步收购股权,于今年1月成为实际控股方,再到完成金融债务重组,瑞幸终于在明面上与“造假”二字切割开来。

不同于老东家大步向前的激进策略,郭谨一上任后所做的是稳住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,核心即是回归做生意、做消费品的本质逻辑——关注利润、关注现金流。

商业模式方面,此前瑞幸最受投资者诟病之处,在于其不计代价的疯狂扩张和补贴。

门店数量上,星巴克17年、肯德基20年才达到的规模,瑞幸只用了14个月。早期发放的大额优惠券,让一杯咖啡到手价格基本不超过10元,而定位是“大师咖啡”级别的高品质产品,咖啡价格与原材料、门店租金等成本产生倒挂,是瑞幸的常态。

一边花钱,一边亏钱。当时的瑞幸就像是一个烧钱机器,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开始盈利。

暴雷之后,瑞幸承认“提供大量优惠券的促销模式是不可持续的”,习惯薅羊毛的用户也能明显感觉瑞幸变贵了。早期1.8折券和新用户首杯免费的活动已经全部取消,用户只能在偶尔运气好的时候碰上3.8折券,但更多是双杯半折券和4.8折券。

涨价让消费者变得敏感,但瑞幸产品价格和其他连锁品牌比起来也算合理。

如果说旧的瑞幸留下了什么遗产,打造爆品的能力一定是一项。

从2019年初代“网红”陨石拿铁到生椰系列,瑞幸基本保持一年一爆款的速度,再搭配小鹿茶、瑞纳冰、轻食等周边小食,2021年新品量就达到113款。

整理瑞幸月均客户交易数,2020第四季度和2021第二季度,瑞幸月均客户交易数增长分别达到一个小高峰,增幅分别为18.22%和40.75%。前者正好推出第二代爆款厚乳系列,后者恰是第三代爆款生椰系列个多月卖出42万杯的时候。




会员客服
有事点这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