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
首页 > 企业动态 > 零售20年的深刻反思
零售20年的深刻反思
发布时间:2021/3/25  浏览次数:   [ 返回 ] [ 打印 ]

自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零售业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,首先得益于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连锁经营发展,超市、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、奥特莱斯、专业专卖店等众多新业态不断涌现,通过连锁经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。与此同时,药房、杂货店、五金店、菜场、菜店、食品店、批发市场等传统流通形式也没有被淘汰,大部分还活得好好的,很多杂货店的盈利水平甚至高于连锁便利店。

2000年,连锁经营协会首次发布《连锁百强榜单》,即《1999年连锁百强榜单》。1999年连锁百强榜只有97家公司。前五位分别是:联华超市、华联超市、三联商社、农工商超市、武汉中商,排在最后一位的是:苏州百汇,实现销售1.07亿元,36家门店。

联华超市当年销售73亿元,门店606家,按此计算,单店日均销售约3.3万元,属于中小超市业态。当年农工商超市的销售额是32亿元,106家门店,单店面积相对较大。当时农工商超市为了避开与联华、华联的正面交锋,主要在上海市郊发展,所以店铺面积较大。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农工商超市于1999年在金沙江路1865号总部基地开出了上海第一个内资大卖场,即农工商超市118店,边上的麦德龙扬言“三个月打败农工商”,但结果是麦德龙外方老总换岗。

1995年到2005年,是我国内资连锁超市发展的黄金时代。那时候的内资,虽然人才、技术、模式、管理、商品、营运等各个方面都不如外资更有优势,但却很有自信,坚信我们能有生存与发展的机遇。所以,胆子特别大,敢想敢为,勇往直前,如飞蛾扑火。而且特别谦虚,善于学习,向麦德龙学,向家乐福学,向沃尔玛学,哪儿开新店就飞过去看,甚至专程到德国去看阿尔迪。其实也就学了一个外形,内在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学到手。就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推动了我国零售业走向繁荣,那是我国零售业黄金时代的开始,连锁百强的销售规模每年以接近50%的速度递增。

后来规模做大了,就开始“傲慢”起来,坐井观天,固步自封,自以为是。做第二、第三的主,一心想赶超老大,处处与老大比高低,越比越觉得自己比老大还大,比着比着就被消费者遗忘了。

如今的区域零售商也具有那种积极向上、注重实效的学习探索精神,而且报团取暖,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应用,洞悉消费,转型升级,所以近年来获得了良好发展。

这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:傲慢守旧是死路,低调创新是活路。




会员客服
有事点这里